题目内容
【题目】某生物实验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时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请据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温馨提示: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内既有物理性消化也有化学性消化。)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碎屑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温度 |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应该选择_______号试管和______号试管作为对照实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
(2)该探究实验共设计了3组对照实验,若想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我们应该选择选用1号试管和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如果我们想探究舌头的搅拌作用,我们应该选择1号和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5)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2mL清水 3 4 不变蓝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变蓝 清水不消化淀粉 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解析】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是否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1)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
(2)1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是否牙齿的咀嚼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3)1号试管与4号试管以是否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4)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的清水不消化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变蓝。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题目】张家界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6种,Ⅱ级保护植物2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云豹、白冠长尾雉等5种,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红腹角雉等51种。请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填充下表
动物名称 | 所属类群 | 主要特征 |
金钱豹 | 哺乳动物 | 体表被毛;______;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
___ | 两栖动物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
红腹角雉 | 鸟类 |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______;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
(2)红豆杉、银杏的种子裸露,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这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植物。
(3)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上述资料中体现了______的多样性。
(4)有人说:“保护大鲵、珙桐等野生动植物,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