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表是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而制定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浆糊、唾液浆糊、清水浆糊、唾液、盐酸浆糊、唾液浆糊、唾液
温度37℃37℃37℃100℃0℃
时间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1)兴趣小组的同学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条件进行操作,实验结果是试管甲和试管乙加入碘液后都变蓝,这与实验预测不相符.你认为他们在修正实验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是浆糊的量太多或唾液的量太少(或意思表达正确的其他说法).
(2)兴趣小组的同学修正了实验方案后,再进行操作,发现甲不变蓝、乙变蓝.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D.(选填字母编号)
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              B.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C.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           D.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其他物质
(3)如图所示是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小肠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请在答题卡中用柱形图画出血液流出小肠时血液中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对含量,使这个图变得完整.

分析 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答 解:(1)碘与淀粉变蓝色,因此甲和乙号试管都变蓝,表明试管内有淀粉;而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切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因此可能是浆糊的量过多或唾液量太少,导致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致使加2滴碘液后甲号试管也变蓝.故他们应考虑的因素是浆糊的量或唾液的量.
(2)发现甲不变蓝、乙变蓝,只能得出结论: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其他物质,并不能看出转化成了什么物质.
(3)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流出小肠的血液含葡萄糖会增多,小肠还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代谢废物,所以尿素的含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1)浆糊的量太多或唾液的量太少(或意思表达正确的其他说法)
(2)D
(3)

点评 此题看出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阅读理解.某同学在课外看到两则材料:
材料一:蚊子叮咬能否传染艾滋病?有报道:蚊子在吸血前,先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润滑剂,然后再用食管吸入血液.唾液管和食管是不同的管道,它不会将吸入的血液再吐进人体.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极其微少,短期内反复叮咬2000次以上才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毒,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此材料说明:蚊子叮咬传播艾滋病的几率非常小.
材料二: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液泡大,适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气体交换.这种现象在生物体中很普遍.
此材料说明:生物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材料三: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2)西南干旱地区农民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材料四: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1)“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C.
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
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2)“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些事情?(至少写出两例)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