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地讨论,请分析作答:
甲: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乙:口腔中的牙齿有咀嚼作用,舌有搅拌作用,那么使淀粉发生变化的应该是唾液.
丙:馒头中的淀粉是一种没有甜味的糖类,淀粉在口腔中一定发生了某种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
丁:米汤中应该含有淀粉,我们取少量米汤并加入适量唾液,一段时间后再检验,就可以.
(1)科学探究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甲和丙提出问题后,乙同学作出了假设.
(2)丁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后,此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分析:
试管加入物质37℃恒温水浴滴加碘液检验
A米汤2毫升+唾液2毫升10分钟两滴摇匀
B米汤2毫升+清水2毫升10分钟两滴摇匀
C米汤2毫升+?10分钟
①用试管A和B 进行对照,实验组是A,37℃恒温水浴模拟的是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人体发烧时,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了食物的消化,所以食欲下降.
②试验结果:试管A不变蓝,试管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③如果试管A的现象是变蓝,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米汤未与唾液充分混合.
④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C,该试管中还应该加入的物质是胃液,能否加入碘液检验?能.

分析 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

解答 解:(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材料中
甲和丙属于提出问题,乙属于作出假设,丁做出猜想.
(2)丁做出猜想.
①该实验AB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就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是实验组,B是对照组.37℃模拟的是人体口腔内的温度,是消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人体发烧时由于温度升高,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了食物的消化,所以食欲降低.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该组实验中,B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③若米汤未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不能充分消化淀粉,结果滴加碘液会变蓝.
④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③,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淀粉糊2毫升+胃液2毫升,③和②形成对照. 最后滴加碘液验证.
故答案为:(1)乙 
 (2)丁;①B;人体口腔内的温度;降低
 ②变蓝;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③米汤未与唾液充分混合  
④胃液;能

点评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