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回巢穴,不一会,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靠什么进行通讯的呢,就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以下是主要的方法和步骤①将三块石头放在装有清水的托盘中,如图所示,形成A、B、C三个小岛,中间用小木条连接成蚂蚁可以通过的“桥”.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食物放在C岛,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一段时间后,把“桥”AB和BC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③在蚂蚁通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再观察蚂蚁会有什么行为表现.
请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的问题是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吗?.
(2)你可以帮兴趣小组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3)如果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你预期看到的实验结果是一段时间后“桥”AB和“桥”BC对换,发现蚂蚁还是源源不断顺着桥AB爬上岛A,在A岛上转来转去找不到食物,很少有蚂蚁沿着桥BC到达C岛.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4)步骤③在蚂蚁通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是为了与步骤②形成对照.
(5)某同学提议用2只蚂蚁做实验就可以了,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提议可行吗?为什么?不行;实验样本太少,会产生偶然性误差.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及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归纳能力
解答 解:(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的问题是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吗?.
(2)你可以帮兴趣小组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3)如果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你预期看到的实验结果是 一段时间后“桥”AB和“桥”BC对换,发现蚂蚁还是源源不断顺着桥AB爬上岛A,在A岛上转来转去找不到食物,很少有蚂蚁沿着桥BC到达C岛.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4)步骤③在蚂蚁通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是为了与步骤②形成对照实验.
(5)探究实验所用的生物实验材料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只用2只蚂蚁做实验,其结果带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就带有偶然性误差.
故答案为:(1)蚂蚁是依靠气味进行通讯的吗?
(2)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3)一段时间后“桥”AB和“桥”BC对换,发现蚂蚁还是源源不断顺着桥AB爬上岛A,在A岛上转来转去找不到食物,很少有蚂蚁沿着桥BC到达C岛;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4)对照
(5)不行;会产生偶然性误差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科学探究实验的步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在测定菠菜、梨中维生素C含量的探究活动中,分别滴加这两种汁液到同一浓度同一体积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褪色,滴菠菜汁液的滴数较多,这说明( )
A. | 菠菜中维生素C含量高 | B. | 菠菜中维生素C含量低 | ||
C. | 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 D. | 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
1.下列选项中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是( )
A. | 劳逸结合 | B. | 动静结合 | ||
C. | 加班加点 | D. | 文理知识交叉学习 |
18.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A中,4表示的是根的成熟区 | |
B. | 保证根尖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各层细胞浓度关系是1>2>3 | |
C. | 图B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 |
D. | 4是植物根主要吸水部位 |
19.下列不是河蚌、蜗牛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 身体柔软 | B. | 有外套膜 | C. | 体表有贝壳 | D. | 生活在陆地上 |
20.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
A. |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 |
B. | 米勒在实验室用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合成了氨基酸 | |
C. |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 |
D. | 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