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 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会变蓝的是2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分析1、2、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1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
(3)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2ml唾液,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实验结论是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4)实验中共有3组对照实验,对照组都是1号试管.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这一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环境条件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解答 解:(1)分析该学习小组的实验设置可知: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淀粉被分解了,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比较1号试管与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3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变量是馒头形态,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二者构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接触馒头块的一部分,不能消化全部的淀粉,遇碘会变蓝.
(3)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温度环境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加入的物质也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消化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消化作用才能发挥最好;由于4号试管所处的温度较低,影响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实验结论是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4)此实验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1与2、1与3、1与4,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温度.
故答案为:(1)唾液;2;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1;变蓝;
(3)2ml唾液;变蓝;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4)3;1.
点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晓丽是一个宅女,体检时发现身体缺钙,她坚持每天服用钙片,半年后,缺钙现象仍没有好转,原因是她没有补充( )
A. | 铁 | B. | 锌 | C. | 维生素A | D. | 维生素D |
2.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折线中A点以前不进行光合作用 | |
B. | 折线中A点到B点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 |
C. | 折线中B点以前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也增强 | |
D. | 折线中B点以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一定减弱 |
19.把大小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它们会争夺食物,其中一种会死亡.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 竞争 | B. | 寄生 | C. | 合作 | D. | 捕食 |
6.食物链“a→b→c→d”中消费者是( )
A. | a | B. | d | C. | a,、b、c | D. | b、c、d |
3.下列哪项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
A. | 母鸡生蛋 | B. | 老鼠钻洞 | C. | 黄牛耕田 | D. | 蜜蜂酿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