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 治理前 的池塘 |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 |||||
1天 | 15天 | 39天 | 42天 | 60天 | 66天 | ||
藻类(cm3//m 2) | 8 | 8 | 7.3 | 3.27 | 3.2 | 3.9 | 4.24 |
无齿贝(个/m2) | 0 | 1.5 | 1.5 | 1.75 | 1.79 | 1.79 | 1.792 |
水草(株/ m2) | 3 | 3 | 4.8 | 15.3 | 22.3 | 14 | 12.8 |
草鱼(㎏/ m2) | 0 | 0 | 0 | 0 | 0.73 | 0.97 | 1.07 |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_________,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_________,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_________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__________________。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_(不变/变简单变复杂)。
【答案】 池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无齿贝类 下降趋势 竞争 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变复杂
【解析】(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无齿贝类,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无齿贝类,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3)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