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近年来,由于干旱、滥捕滥捞、航运、水闸和堤坝建设、污染物排放、过度采砂等因素,使江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要想保护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至少写出2点)
【答案】拒绝食用江豚;多做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让人们爱护江豚。
【解析】通过学习可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江豚:①迁地保护,并人工饲养繁殖;②保护好江豚生存的水域生态环境;③保护好鱼类资源,为江豚提供食物;④减少人类活动对江豚的干扰等.但是作为中学生,首先拒绝食用江豚;还可以多做宣传,让人们认识江豚、爱护江豚.
故答案为:①拒绝食用江豚;②多做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让人们爱护江豚(开放题型,意思对即可).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把动植物迁出原地进行异地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题目】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 治理前 的池塘 |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 |||||
1天 | 15天 | 39天 | 42天 | 60天 | 66天 | ||
藻类(cm3//m 2) | 8 | 8 | 7.3 | 3.27 | 3.2 | 3.9 | 4.24 |
无齿贝(个/m2) | 0 | 1.5 | 1.5 | 1.75 | 1.79 | 1.79 | 1.792 |
水草(株/ m2) | 3 | 3 | 4.8 | 15.3 | 22.3 | 14 | 12.8 |
草鱼(㎏/ m2) | 0 | 0 | 0 | 0 | 0.73 | 0.97 | 1.07 |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_________,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_________,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_________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__________________。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_(不变/变简单变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