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 _____。
(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____ 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怎样处理上述数据?________________。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表达和交流。
【答案】(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3)明亮;黑暗;光照;否;一只鼠妇数量太少,误差太大,实验偶然性太大;
(4)求平均值;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2)由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
(3)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4)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题目】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试管 | 实验材料 | 加入的物质 | 处理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 | 唾液(2毫升),清水(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
2号 | 馒头碎屑 | 唾液(0毫升),清水(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 ℃温水中 |
3号 | 馒头块 | 唾液(2毫升),清水(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 ℃温水中 |
(1) 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既没有切碎,也没有搅拌,起 作用。
(2) 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 实验结论:馒头变蓝与 、 以及 的分泌都有关系。
【题目】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 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75 | 158 | 32 | 6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甲→乙 D.甲→丁→丙→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