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学生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分别对五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序号 | 处理方法 |
1 | 适量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水温37℃ |
2 | 适量碎屑、4毫升清水、充分搅拌、水温37℃ |
3 | 适量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水温5℃ |
4 | 适量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水温37℃ |
5 | 适量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水温100℃ |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和4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如果选用1,3,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4)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淀粉没有充分分解成麦芽糖,剩余淀粉遇碘变蓝色(写出一种即可)
分析 (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第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2毫升唾液,第2号试管中加入的应该是2毫升清水.因此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2毫升清水.第2号改正设计后,1、2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1号试管与4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3)1、3、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4)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的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
故答案为:(1)2毫升清水;唾液;
(2)1和4
(3)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4)实验时间不足,淀粉没有充分分解成麦芽糖,剩余淀粉遇碘变蓝色.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A. | 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 B. | 小华的长发和短发 | ||
C. | 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 D. | 小明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
A. | 子宫和阴囊 | B. | 卵巢和睾丸 | C. | 输卵管和输精管 | D. | 卵巢和精囊腺 |
A. | 口腔 | B. | 鼻腔 | C. | 肺 | D. | 支气管 |
A. | 人阳光 | B. | 水分 | C. | 温度 | D. | 土壤 |
A. | 动物的行为都是可以遗传的 | |
B. | 动物的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 | |
C. | 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繁衍有重要作用 | |
D. | 动物的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
A. |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 |
B. |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 |
C. |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 |
D. |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
A. | 甲不结果,乙结果,丙结果 | B. | 甲结果,乙不结果,丙结果 | ||
C. | 甲不结果,乙不结果,丙结果 | D. | 甲、乙、丙都不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