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课堂上老师介绍了二歧式分类检索表后,要求同学们回家也制作一张简易检索表,将:鳄鱼、蝗虫、白鳍豚、蛔虫、草鱼进行分类,张莉同学制作的检索表如图所示,请问P对应的动物是白鳍豚,M对应的动物是鳄鱼.分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且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
解答 解:题干中的1a,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如蝗虫和蛔虫;
1b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如鳄鱼、白鳍豚和草鱼;
2a身体分节,有外骨骼,是节肢动物的特征,蝗虫属于节肢动物;
2b身体不分节,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具有此特征;
3a卵生、体温不恒定,蛔虫、蝗虫、鳄鱼、草鱼都具有此特征;
3b胎生、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如白鳍豚,因此P对应的动物是白鳍豚;
4a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类具有此特征;
4b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题干中的鳄鱼具有此特征,因此M对应的动物是鳄鱼.
故答案为:白鳍豚;鳄鱼.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关于网瘾、酗酒、吸烟、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网瘾只影响同学们得成绩,对健康没有影响 | |
B. | 酗酒主要危害到人体的呼吸系统 | |
C. | 吸烟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 |
D. | 吸毒会损害人的大脑,降低人的免疫力 |
1.根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①②③中生物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来的 | |
B. | 图②中生物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 |
C. | 图①②③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 |
D. | 图①②中生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 |
8.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细胞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俗称“太岁”.下列证据中,与判断该不明物体为生物无关的是( )
A. | 具有细胞结构 | B. | 能进行新陈代谢 | C. | 手感比较柔软 | D. | 能快速生长 |
18.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l一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向1-5试管中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使各试管中淀粉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8、6.4、7.0、7.6、8.2;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l毫升,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注:橙黄色为碘液的颜色),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
结果见表:(“+”表示蓝色的程度,“+”越多蓝色越浓).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3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了;
(2)如果2、3、4号试管均变为橙黄色,可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加水稀释.
(3)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为7.0.
①在l一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向1-5试管中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使各试管中淀粉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8、6.4、7.0、7.6、8.2;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l毫升,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注:橙黄色为碘液的颜色),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
结果见表:(“+”表示蓝色的程度,“+”越多蓝色越浓).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pH | 5.8 | 6.4 | 7.0 | 7.6 | 8.2 |
结果(颜色) | ++ | + | 橙黄色 | + | ++ |
驾驶状态 | 血液中酒精含量 mg/100ml |
正常行驶 | 0~20 |
饮酒驾驶 | 20~80 |
醉酒驾驶 | ≥80 |
(2)如果2、3、4号试管均变为橙黄色,可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加水稀释.
(3)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为7.0.
5.如图为小明爸爸养殖洋栖菜时必须除去一种低等植物.它生活在海水中与洋栖菜共竞争营养;经观察此植物无根、茎、叶分化.你认为它属于( )
A. | 裸子植物 | B. | 蕨类植物 | C. | 苔藓植物 | D. | 藻类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