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试管 | 实验设计 |
1号 | 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2号 | 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3号 | 馒头屑+清水(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2号试管,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麦芽糖,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分析 由表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为变量,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另一组是1号试管3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解答 解:(1)1号试管和3号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2号试管和3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不变蓝,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3号试管滴加碘液后馒头变蓝,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内开始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达小肠,再被小肠内的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3)由(1)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1号和3号试管;淀粉没有被分解
(2)2号试管;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胰液;肠液;葡萄糖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点评 解此题要掌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法,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使生物容易生存的变异是( )
A. | 适者生存 | B. | 用进废退 | C. | 遗传变异 | D. | 可遗传变异 |
16.人的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儿子.请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无酒窝孩子的可能性是( )
A. | 四分之一 | B. | 二分之一 | C. | 四分之三 | D. | 一 |
13.下列人体的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黄皮肤和黑眼睛 | B. | 身高和体重 | C. | 双眼皮和大眼睛 | D. | 双眼皮和单眼皮 |
17.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A. | 蛋白质 | B. | 糖类 | C. | 脂肪 | D. | 无机盐 |
14.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位于人体内( )
A. | 腹腔内 | B. | 胸腔内 | ||
C. | 胸腔中部偏左 | D. | 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
15.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 )
A. | 喉结突出 | B. | 性器官发育 | C. | 体重突增 | D. | 身高突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