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某同学将下列生物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鲫鱼、青蛙、壁虎、蛇;第二类是蝗虫、蚯蚓、乌贼,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A.生殖方式的不同B.脊椎骨的有无C.体温是否恒定D.生活环境

分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我们要灵活对生物进行分类.

解答 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蝗虫、蚯蚓、乌贼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鲫鱼、青蛙、壁虎、蛇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可见他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故选:B

点评 关键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结合“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探究设计:
活动准备:10毫升试管3只,200毫升烧杯2只,新鲜馒头、温度计、酒精灯、碘液等
设计实验方案:
①馒头的预处理: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小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处理;
②收集唾液:用凉开水漱口,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并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备用.
③取3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1,2,3然后做如图处理:然后将3只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
④5分钟后,取出3只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记录试管中颜色变化.
实施方案,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1馒头碎屑+唾液37℃现象1原因1
2馒头碎屑+清水现象2原因2
3馒头块+唾液现象3原因3
(2)根据设计回答问题
①向3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这步操作所依据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或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②为什么将3只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37℃的温水有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③现象1是不变蓝;现象2是变蓝色.
④1号试管与2号试管作对比时,探究的实验变量是唾液;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
⑤若进一步他那就“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应如何设计实验装置?设计与1号试管相同的实验装置,并放在100℃(高温)或0℃(低温)的水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