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中塑料有多种,矿泉水瓶子所用的塑料主要成分为只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和稳定剂,该有机物在氧气充足时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稳定剂不参与反应也不升华。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矿泉水瓶子的组成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主要操作如下: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剪碎的塑料瓶;断开丙、丁装置
Ⅱ.打开甲中分液漏斗活塞,注入双氧水后,关闭活塞;
Ⅲ.一段时间后连接丙、丁装置,点燃酒精灯,观察到塑料燃烧,充分燃烧后丙装置有固体残留。
IV.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直至玻璃管冷却。
实验测定数据如下:
丙中固体 | 丁装置 | 戊装置 | 己装置 | |
实验前 | 5.0g | 118.2g | 224.6g | 148.0g |
实验后 | m | 123.6g | 237.8g | 148.0g |
(1)丁中所装药品是_______,己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2)操作IV中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若该实验不用纯氧气,而是通入空气,依据丙、丁装置质量变化计算会使测定的C、H元素的质量比______(“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
(4)m的值为_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有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7,证实了甲的猜想。
(查阅资料)
①氯化亚铜(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
已知CuCl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唯一褐色产物Cu(O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2,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