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不纯的锌片中锌的含量,取不同质量的锌片依次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完全后称出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加入锌的质量(g)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稀硫酸的质量(g)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 219.6 | _____ | 258.8 | 278.4 | _____ | 318.4 |
(1)将第2次和第5次实验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填在上表中;
(2)实验中所用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题目】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_____杂质已除去 | |
方案二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 有_____ | 杂质已除去 |
方案三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杂质已除去 |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墨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只和杂质反应、试剂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