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3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IA | 0 | |||||||
1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
2 | ||||||||
3 | Z |
(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____,核电荷数为7的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第二周期共有______种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从左到右依次_________(填“递增” 或“递减”)。
(3)3号元素和11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数相同;周期表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题目】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查阅资料)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
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小明以粗盐配制饱和食盐水,并采用下列装置模拟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剩余固体质量/g | 未记录 | 15.3 | 13.7 | 11.9 | 10.6 | 10.6 |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得到氯化钠溶液。
(2)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上述实验装置图中仪器X名称_____。
(3)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
(4)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
A 500mL B 1000mL C 1500mL D 2000mL
(2)若实验中测得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下列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量气管的液面低于水准管的液面
c.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有CO2残留
d.读取数据时仰视读数
e.稀硫酸加入烧瓶占据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