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从宏观角度: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下列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填序号);
(3)从变化角度:
水通电可发生分解反应,电解一定量的水,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当负极产生的气体为 10mL 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mL;
(4)随着净水技术的发展,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
②在家中采用_____ 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B H2 5 吸附(杂质或异味) 杀菌消毒 煮沸
【解析】
(1)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故选B;
(3)①水通电分解,正极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所以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H2),当负极产生的气体为10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5mL;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到吸附有色杂质、除去异味的作用;而紫外线可杀死水中细菌,净水中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硬水在加热煮沸的条件下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降下来,能将硬水软化,所以在家中采用煮沸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题目】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 硝酸钾 | 20.9 | 31.6 | 45.8 | 64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钠 | 35.8 | 36 | 36.3 | 35.4 | 37 | 38.4 | 39.8 |
(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3)操作1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4)请定量描述晶体1的组成(忽略操作中的误差)_____________。
(5)溶液2为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1和溶液2中溶解的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溶液 1 _________溶液2 (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溶质质量相同
【题目】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选填字母序号),该收集利用了氧气_____的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一个优点_____。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题目】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让我们一起再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回顾)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 溶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路)。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与反思)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注射器冷却、管内白烟消失后,又意外发现注射器内壁附着黄色固体,该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利用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照实验,并用高能激光笔点燃磷。
①用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是:红磷为8.7%和白磷为10%,从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②如图是白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趋势,试分析回答: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