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班化学实验课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自制酸碱指示剂】
(1)取少量紫包菜和白菜叶剪碎后分别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装好待用。
(2)取四支试管分别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如图,记录如下:
| NaOH溶液 | 稀盐酸 | 苹果汁 |
紫包菜汁液 | ①绿色 | ②红色 | 红色 |
白菜汁液 | ③无色 | ④淡黄色 | 淡黄色 |
你认为两种汁液中,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
(3)再用苹果汁进行相同实验,现象记录见上表.则苹果汁溶液显 性。
【酸碱盐的性质】
第一组学生进行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
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本质上看,中和反应的实质可以用下图1表示,那么请在图2虚框中将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废液再探究】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进一步探究无色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溶质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BaCl2;猜想②:Na2SO4;猜想③:NaOH;猜想④:BaCl2、NaOH;猜想:⑤Na2CO3、Na2SO4;猜想:⑥Na2SO4、NaOH;猜想:⑦Na2CO3、Na2SO4和 。
【实验探究】
(1)取样,滴加紫包菜叶汁,显绿色,小军判断一定含NaOH,小华不同意,理由是 。(2)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一定不成立。
(3)为确定该滤液的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若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该无色滤液的组成有 。
(2)紫包菜汁液 (3)酸 【酸碱盐的性质】有蓝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
【提出猜想】NaOH 【实验探究】(1)Na2CO3溶液也呈现碱性 (2)①④⑤⑦
(3)取样,加足量的BaCl2溶液; Na2SO4、NaOH NaCl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物质应该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酸碱盐的溶液间若能两两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或是沉淀,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即可。
(2)紫包菜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明显不同,比白菜汁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故填:紫包菜汁液;
(3)紫包菜汁液在稀盐酸中为红色,说明酸性溶液能使紫包菜汁液变红,在苹果汁中显示红色,故能说明苹果汁呈酸性,故填:酸;
【酸碱盐的性质】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故填:有蓝色沉淀;
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质是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图示:
【提出猜想】⑦滤液为无色,则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硫酸钠与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故猜想⑦可能是Na2CO3、Na2SO4和 NaOH,故填:NaOH;
【实验探究】(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也会使紫包菜汁液呈绿色,故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故填:Na2CO3溶液也呈现碱性;
(2)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含有氯化钡或是碳酸钠的猜想均不正确,故填:①④⑤⑦;
(3)溶液呈碱性,且加入一种试剂能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能是加入了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故填:取样,加足量的BaCl2溶液; Na2SO4、NaOH NaCl。
考点:考查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合金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知某合金粉末除含金属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利用如图装置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进行探究时,误把氢氧化钠溶液当成稀硫酸加入到锥形瓶中,他惊奇的发现有无色气体放出,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提出问题】难道NaOH溶液也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吗?
【查阅资料】
(1)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铜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其中,NaAlO2溶于水,溶液呈无色)
【进行猜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见下表)仅供选用的试剂:20%的硫酸溶液、30%的NaOH溶液。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形成无色溶液 | 合金中一定含有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 ,充分反应 |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 合金中一定含有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拓展】下列可用于小明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A.Fe、Cu、Al(NO3)3溶液 B.Al、Fe、Cu、稀盐酸
C.Al 、Cu、FeSO4溶液 D.Cu、Al(NO3)3溶液、FeSO4溶液
某同学为测定12g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提示:3H2+Fe2O32Fe+3H2O杂质不参加反应,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请回答有关问题:
得到如下数据:
装置 | B | C |
反应前质量 | 86.3g | 284.2g |
反应后质量 | 83.9g | 286.9g |
(1)请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l%)
(2)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讨论交流】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的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成红色.② ③ |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某学习小组对在实验中吸收过二氧化碳气体的碱石灰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H)2、CaCO3、NaOH和 .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通过实验及分析,样品中不含有: . |
(1)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及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5e/b/dgwim.png)
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偏差,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
(2)在老师的指导下乙同学完善了实验装置,并重新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1d/d/18ziq.png)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5.06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③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D瓶质量;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称量D瓶质量,增重2.2g.
通过分析及计算可知:5.06g样品中各成分及质量 . .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选择药品 ] 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的理由是①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 。他们应该选择( )
A.蜡烛 | B.硫粉 | C.红磷 | D.铁丝 |
[设计实验]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b4/5/oydkz1.jpg)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____性。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③中注射器吸水使活塞至少应调到____________mL处(填整数)。
(4)步骤④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