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如图所示)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则该溶液呈___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小松同学认为是碳酸钙;小娟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小华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______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锥形瓶物质

最终得到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氢钠

0.10

V1

碳酸钠

0.10

V2

白色粉末

A

V3

[分析并得出结论]

当表中A=______V=______(填“V1,或“V2),得出结论该白色粉末是碳酸氢钠。

【答案】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小松 0.10 V1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成分的相关知识

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使用澄清的石灰水

2pH小于7,显酸性

3)碳酸钙不能溶解在水中,小松猜想错误

4)依据表格信息A=0.10

5)依据表格信息V=V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I.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评价

_______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I_____(成立或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

第二组

第一步

产生白色沉淀

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二步

_______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

1)第2组实验第一步中加入过量氯化钙的作用是⑤_____

2)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⑥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⑦_____

【题目】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3).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蚁酸的酸碱性及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②: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一氧化碳;

猜想③:蚁酸的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

(实验探究)

1.探究蚁酸的酸碱性。

pH试纸测得蚁酸溶液的pH____7(填>、<或=”),证明蚁酸溶液呈酸性。

2.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E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____正确。

(实验反思)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

(拓展应用)

4)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

A NaOH溶液 B 食醋 C 食盐水 D 肥皂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