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可能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确定该原料的成分,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主要现象 | |
① |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
② |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 | 无明显变化 |
③ |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A |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A变浑浊 |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②中,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 ,加入过量的试剂A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3)进行操作③的目的是 ,试剂A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通过上述实验能够确定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中,一定有的物是 .
(1)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2CO3;NaOH、Ca(OH)2(3)证明CaCO3的存在,从而证明原料中含有Na2CO3
CO2+Ca(OH)2=CaCO3↓+H2O(4)生石灰和纯碱
解析试题分析:(1)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因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2)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是检验碳酸钠是否存在,因此加入的A试剂是氢氧化钙,若含有碳酸钠,会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无明显变化,因此一定不含碳酸钠,加入过量的试剂A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3)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A,根据现象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A变浑浊,说明加入的试剂B是盐酸,加入的目的是证明CaCO3的存在,从而证明原料中含有Na2CO3,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原料中一定含有生石灰和纯碱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无色酚酞试液变 | 溶液呈碱性 |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 溶液呈 |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溶液变为 色,再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 为止。然后把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 ,若溶液变为黄色,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常用于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已知废旧普通干电池筒内主要有C、淀粉、MnO2、ZnCl2、NH4C1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从中回收MnO2,并研究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查阅资料】淀粉不溶于冷水,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ZnCl2、NH4Cl均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图:
|
步骤c灼烧残渣的目的是除去 ;步骤d中,加入MnO2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因此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交流与反思】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讨论,认为要想确定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还需通过实验证明MnO2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某化学小组将CaCO3与HCl反应后的废物进行处理,目的是制取中性干燥剂CaCl2.经过处理得到固体后,他们对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
猜想一:固体中只有CaCl2;
猜想二:固体中既有CaCl2,又有CaCO3;
猜想三:固体中只有CaCO3。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
| 实验设计图示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 上层液体澄清,试管底部仍然有少量固体。 | 猜想 不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 |
步骤二 | | 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 | 猜想 不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 |
步骤三 | 取少量步骤一未溶固体于试管中,滴入 。 (填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 | 猜想 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
实验课上,小舟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1)小帆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小玉认为小帆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
(2)小玉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 ③ ④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3)小玉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① 、② 。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猜想Ⅱ:Na2CO3溶液;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 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实验结论 | 猜想Ⅱ正确 |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 .
②何刚同学认为只需要完成“实验二”即可得出“猜想Ⅱ”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该说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③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 ;观察发现D、E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使用橡胶塞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