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甲>乙
B.要将乙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D.t2℃时,将30克乙放入100水中,可得饱和溶液130克
【答案】B
【解析】
A、当温度小于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当温度等于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较小。所以若要将乙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则可以选择蒸发溶剂的方法。B正确;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
D、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则在t2℃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乙的质量低于30g。则将30g的乙放入100g的水中,则能得到乙的饱和溶液,且仍有部分的乙无法被溶解,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一定小于130g。D错误。
故选B。
【题目】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二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 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_____。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提出质疑,其理由是_____。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是_____(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