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温度对分 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B | 探究金属活动性 强弱 | ||
C | 探究氧气是燃烧 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CO2与水 发生反应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向50mL冷水和热水中个加入1个红墨水,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选项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两支试管中的酸不同,不能用来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两支试管中的药品分别是红磷、白磷,药品不同,无法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1/5。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过程)进行图4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Mg3N2)。
(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某同学利用铁生锈的原理,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当烧杯中不再有水进入集气瓶时,该同学停止实验。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所采集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 实验后的体积 | |
集气瓶内空气 | 烧杯内水 | 烧杯内剩余水 |
250mL | 180.0mL | 129.5mL |
①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发生反应。
②实验时该同学不是将铁粉堆在瓶底,而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再将滤纸条贴在集气瓶内壁,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④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该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Ⅳ.拓展应用
(5)取2.4g镁条在足量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为a g,则a的取值范围是3.3<a<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