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已知C中含有两种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为第二的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名称为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D→E:_____。
(3)物质B的类别为_____。
【答案】铁 置换反应 (合理即可) 碱
【解析】
根据题目分析,E为地壳中含量为第二的金属元素,则E是铁,属于单质;已知铁化学性质有:铁与酸反应,铁与盐溶液反应,铁与氧气反应,C中含有两种元素,且能与铁反应,也与D反应,D能生成铁,则推测C为盐酸,属于酸,D为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盐酸能与铁反应,也能与氧化铁反应,氧化铁与有还原性物质反应可生成铁;题目要求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A、B分别为碱和盐,A能与铁反应,则A为盐,B为碱,A可以为氯化铜,B为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经过检验,推测合理。
(1)物质E为地壳中含量为第二的金属元素,则E是铁。
(2)C+E反应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它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D→E的反应是氧化铁生成铁,反应方程式可以为。
(3)物质B的类别为碱。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____(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____。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 |
(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 |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 |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 | 有气泡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