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铜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铜,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4)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把溶液2和溶液3合并后,经加热浓缩、
 
 
等操作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将废水中的污泥与溶液用过滤法分离,得溶液1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量的铁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过滤得到铜和铁的混合物和滤液硫酸亚铁,然后在固体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最后将硫酸亚铁溶液蒸发结晶即得硫酸亚铁晶体.
解答:解:
步骤①是将污泥与溶液分离,故可用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漏斗、玻璃棒.
要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铜,同时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步骤②中只能加入过量的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经过步骤②之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最后将溶液2和3合在一起进行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故: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过量的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铜,不需要进行步骤③,此不合理;因为要使Cu2+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把溶液2和溶液3合并后,经加热浓缩、结晶;过滤等操作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故答案为:
(1)Fe;(2)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不合理;因为要使Cu2+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 (4)结晶;过滤
点评:从废水中回收金属一般步骤先加入一种廉价金属置换出另一种金属,然后过滤,将过量金属除去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
 
现象,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正确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铜     b.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