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甲_____乙(填“>”“=”或“<”)。
(2)60℃时,把10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工业上将甲和乙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有关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只含有乙,不含甲,且乙达到饱和
B 含有乙,又含有甲,且只有乙达到饱和
C 含有乙,又含有甲,且两者都达到饱和
【答案】< 100 28.6% C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2)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把10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度50g固体甲,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50g=100g。
(3)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则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降温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工业上将甲和乙的热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甲先析出晶体,乙后析出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都为饱和溶液;
故选:C。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t2℃时将4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
D.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目】“五一”假期,聪聪同学和家人到安徽省博物馆去参观,发现博物馆内许多铜制品表面有一层绿色物质。绿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这种绿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査阅资料)
①铜在空气中易生成铜锈,它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___;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生锈 | 铜仅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 | 铜仅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不生锈 | 铜生锈 |
span>
(实验结论)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
(反思与拓展)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如果要除去铜制品表面的铜锈,可以用稀盐酸浸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题目】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aOH | 31 | 91 | 111 | 129 | 313 | 336 |
Ca(OH)2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写一条).
(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Ⅰ)步骤②中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_________;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Ⅱ)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_________、过滤.
(Ⅲ)若实验前称得样品的质量为10g,实验后称得“滤渣A”和“NaOH固体”的质量分别是5g和8.7g,则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