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a、b、c,则它们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t1℃时,一定质量的A、C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C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t1℃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c 不变 减小 增加溶质 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a、b、c,则它们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
(2)t1℃时,一定质量的A、C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答案为:不变;减小;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故答案为: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
【题目】我国医学著作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物质很早就出现在了我国医书中。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绿矾(FeSO4﹒7H2O)的相关记载。绿矾又名皂矾、青矾,性酸、凉、无毒,主要药用功能是除湿、解毒、收敛、止血。
(1)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用久置的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绿矾(FeSO4﹒7H2O)晶体,小明同学提出该硫酸亚铁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FeSO4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2 (SO4)3而变质。
②Fe2+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Fe3+的检验: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会变为血红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1:该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硫酸亚铁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3: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人3~4滴___________溶液 | 试管中溶液_______ | 猜想2成立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3~4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拓展)该实验小组继续查阅资料得知,单质铁能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实验室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了防止FeSO4被空气氧化,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今年“五·一”假期,小丽随爸爸到乡下省亲,期间看到许多漂亮的大理石,于是好带了一些回来,想去学校实验室测定这此大理石中CaCO3的含量。他称取了20克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将250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依次加入烧杯充分反应,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其他分均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入次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 50 | 50 | 50 | 50 | 50 |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 15 | 10 | 5 | 5 | m |
试求:(1)m的值应为_____;
(2)实验中大理石样品所含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3)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题目】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关系图(其中“→”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甲 | C | CaO | KOH | BaCO3 |
乙 | CO | CaCl2 | KCl | BaCl2 |
丙 | CO2 | CaCO3 | KNO3 | Ba(NO3)2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