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变大;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变瘪。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实验室有一包固体药品,可能含有BaSO4、Na2CO3、CuSO4、NaCl、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一)初步探究:Ⅰ.称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
Ⅱ.取Ⅰ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原固体的成分,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
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 | ________ | 原固体中不含NaOH |
其中,步骤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
Ⅲ.再取Ⅰ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进行如下操作:
同学们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但是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填序号)
A.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
B.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
(二)深入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原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认为,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题目】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 入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D.氢氧化钠溶液中浓度加足量的水稀释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