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从混合物中分离与提纯X(括号内是杂质),不能用如图所示方案的是
A. Cu(CuO) B. Ag(Al) C. FeSO4(CuSO4) D. BaSO4(NaCl)
【答案】C
【解析】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溶液和氢气,银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C、将两者加水溶解后,再加入足量的铁粉,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用如图所示方案,符合题意;D、氯化钠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加入水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将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的废液过滤,并对滤液进行探究(已知大理石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滤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CaCl2和CaCO3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取少量滤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2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
(2)小美为验证猜想3,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滤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她认为猜想3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
(3)小丽使用了几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来验证猜想3,也得出了结论,请完成下表:
方案 | 使用的试剂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3正确 |
B | 镁条 | __________ | |
C | 氧化铁 | _________ | |
D | _____ | 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 |
E | 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思与评价)上述方案有错误及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错误方案的序号,并解释其错误的原因)。
(拓展与延伸)若猜想3成立,小聪认为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滤液进行_______操作即可除去杂质,得到CaCl2固体。
(4)小明同学向一定质量的上述猜想3滤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问:
①图中oa段表示生成_______(“气体”还是“沉淀”)的过程;
②a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
③c点溶液的pH_____7(填>、<、=);
④x值是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题目】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从上往下读数增大
Ⅰ. 实验步骤
(1)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往图1装置管B中加适量的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皮塞,调整带刻度玻璃管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____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带管B内液面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刻度玻璃管内视数V0。
(3)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是_________,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A内视数V1(如图3所示)。
(4)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管B内视数V2。
Ⅱ. 数据记录与处理
(5)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
V0/mL | V1/mL | V2/mL | V(O2)/ mL | V(空气)/ mL | 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数值列式即可) |
1.87 | 8.02 | 31.60 | ① ___ | ②____ | ③ ______ |
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
Ⅲ. 实验评价
(6)与教材实验(如下图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