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反应前预先在集气瓶内加_________。
(2)电解水: ________,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___________,反应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
(5)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得到氯化钾(KCl)和氧气: 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答案】Fe+O2Fe3O4;少量水或细沙;H2O
H2+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P+O2
P2O5;化合反应;Cu2(OH)2CO3
CuO+CO2+H2O;由绿色变为黑色;KClO3
KCl+O2;催化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化学反应。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Fe+O2Fe3O4;为防止瓶底炸裂应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H2OH2+O2;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P+O2P2O5;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Cu2(OH)2CO3CuO+CO2+H2O;反应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由绿色变为黑色;
(5)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得到氯化钾(KCl)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KClO3KCl+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2Na2S4 + O2 + 2H2O = 8S↓ + 4NaOH
(实验资料)①上述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不明显。
②Na2S4、NaOH均可溶于水。S为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
(实验过程)①取适量四硫化钠固体放于试管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②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进橡皮塞,充分震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皮塞,观察到____________ 。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2,理论上h1 :h2 =___________ 。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h1/cm | 11.0 | 11.4 | 11.6 |
h2/cm | 8.7 | 9.1 | 9.2 |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中,若向试管中加水后没有迅速塞紧橡皮塞,则所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题目】小李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作 | 装置 | 现象 |
(1)取一个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铁丝上. | ||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溶液,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 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 |
(3)把铜丝网(连同固定的铁丝)插入①中。 |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仍然不断有少量气泡产生。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能否得出铜可以加快H2O2分解速率的结论________(填“是”或“否”)。
(3)如果用上述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和实验后干燥铜丝网的质量
B.向仪器②中加入二氧化锰
C.将实验后的铜丝网进行加热
D.将铁丝换成铜丝
E.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4)实验后确定铜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