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COCO2H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继续实验(已知:3H2+Fe2O32Fe+3H2O.实验中供选用试剂:①NaOH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浓硫酸。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试剂②

B. 实验时,应先打开活塞K,再用管式炉加热

C. 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D. 测得装置甲、装置丁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

A.甲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乙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气体,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水蒸气,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试剂③,故A错;
B.加热前应先通一会氮气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开始加热后,再通入混合气体,一来防止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另外,气体量一定,先加热,保证在通气体后能发生反应,以免造成气体浪费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B错;
C.装置戊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丁装置,造成误差,故C错;
D.测得装置甲、装置丁反点前后的质量差可可得出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进而求出原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哪些成分,于是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猜想与假设)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1)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证明有水生成。在实验中,小华观察到一个异常现象:小烧杯内壁上产生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_____,理由是_____,据此,他们猜想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为验证存在该气体,小组成员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

(设计实验)

1)将玻璃管一段伸入蜡烛的焰心部分。

2)用带有金属网罩的酒精灯加热另一端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化铜由黑变红,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对此,小明提出质疑: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_____

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_____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该兴趣小组欲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特设计如图2装置:收集含氧气50%的气体于钟罩内,将蜡烛点燃后放入钟罩,塞紧带有传感器的橡胶塞。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_____,结合图象说明理由_____

3)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写一条你的新认识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