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由升温到
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 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 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D
【解析】
A、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则在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N大,此选项错误;
B、由于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如果把N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2℃时,N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此选项错误;
C、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高于t1℃时的某一温度,M的溶解度才大于N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D、由N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中仅得到无色溶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一致认为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Na2SO4和_____;溶质中还可能有什么?
(进行猜想)小明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OH,小亮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_____;小红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2CO3和NaOH。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测定pH. | pH>7 | 溶液呈_____性 |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再滴加无色酚酞。 | 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小红的猜想成立 |
(结论分析)小刚认为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严谨,因为_____(用文字表述);若要确定小红的猜想是否成立,应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然后观察是否有_____出现,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拓展与思考)如果实验操作①中测得的pH=7,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
可见,探究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综合计算)向5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2)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在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0至b段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
B a、b、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一种
C 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D 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所取合金的质量/g | 25 | 25 | 50 |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 | 120 | 100 | 100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 144.6 | 124.6 | 149.6 |
①上表数据分折,第_____次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②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③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保留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