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NaOH 和的性质相似 | 和的性质相似 |
B | 金刚石、石墨高温下都可以燃烧 | 它们都是有碳原子构成的 |
C | 给装满水的纸杯加热,开始时纸杯完好无损 |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
D | 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 | 防止酒精挥发到空气中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NaOH 和CaOH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正确;C、给装水的纸杯加热,水蒸发吸热,导致纸杯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纸杯开始时完好无损,故正确;D、酒精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为了防止造成浪费,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故正确。故选A。
【题目】课堂上,老师取20g蔗糖放入不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注入10mL浓硫酸,搅拌,同学们看到蔗糖先变黑后“发酵”形成“黑面包”,同时还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判断黑色固体是碳,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_____.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使黑色固体膨胀.
【查阅资料】
Ⅰ.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
Ⅱ.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实验探究】
为验证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事实与结论】
(1)请将能得出对应结论的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验证气体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SO2 | __________________ | 有SO2产生 |
CO2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CO2产生 |
(2)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产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体膨胀,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1)小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_________。
(2)若B、E中试剂交换,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产生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题目】NH4C1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 S/g | NH4C1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60.2 |
Na2SO4 | 9.6 | 20.2 | 40.8 | 48.4 | 47.5 | 47.0 |
A. t2应介于30℃ ~50℃
B. 10℃ 时,饱和的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6%
C. 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 B点、C点对应的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
【题目】蚊虫叮咬分泌出乙酸刺激皮肤,某兴趣小组对乙酸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又称乙酸,具有酸的通性,甲酸的熔点是8.6℃,受热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实验探究一:验证甲酸的酸性,完成实验记录。
操作 | 实验现象 | 原理或解释 | |
取甲酸溶于水 | 滴加紫色石蕊 | 溶液变成红色 | 溶液中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
加适量的锌粒 |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 锌粒与甲酸生成了Zn(HCOO)2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 |
加氢氧化镁粉末 | 观察到_____ | 甲酸可以与碱反应 |
实验探究二:探究甲酸分解的产物。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二:CO和H2O。
同学们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根据资料,小组同学从下图装置中选择装置图_______(填“甲”或‘乙’)对甲酸进行加热。
【交流与拓展】资料表明,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一与猜想二均成立。据此小林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四:CO与H2,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知道猜想三和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