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浸没在稀盐酸中,形成“液封”,其目的是_____,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_____。
(2)乙为铝丝(经充分打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___。
(3)如图丙是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除需要控制汽油的体积相等外,还需要控制_____相等。
【答案】防止二氧化碳沿长颈漏斗逸出 氧气 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蓝色溶液慢慢变成无色 2Al+3CuSO4=3Cu+Al2(SO4)3 高锰酸钾和碘的质量
【解析】
(1)甲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浸没在稀盐酸中,形成“液封”,其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沿长颈漏斗逸出,该装置适用于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且生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2)铝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反应的化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会观察到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蓝色溶液慢慢变成无色;
(3)由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除需要控制汽油的体积相等外,还需要控制高锰酸钾和碘的质量相等。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
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乙同学: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大家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2)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与红磷相同)。
②该实验准确得出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④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_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