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查阅资料】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剂。
【猜想与探究】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上述淡黄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探究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试管中
木条复燃
生成物有___________
②往①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有氢氧化钠
 
【继续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也很感兴趣,大家讨论认为可能是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有关,于是设计右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CO2从a口处通入装置内,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b口处
木条复燃
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出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于试管中,往试管内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氢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交流与比较】与我们学过的制氧气方法相比,常选用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的主要理由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有气泡产生
 
探究
 
 
氧气
无色酚酞试液(合理即可)
酚酞试液变红(与操作对应)
 
 
【继续探究】2CO2 + 2Na2O2 2Na2CO3 + O2↑  【交流与比较】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反应消耗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本实验题是探究性实验,对于淡黄色的固体进行确认,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硫不与水反应,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加足量水,固体完全反应,对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助燃,是氧气;对反应后的溶液加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是碱.
过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另一生成物与石灰水反应得到沉淀,则是碳酸钠.
解答:解:【实验与结论】加足量水,固体完全反应,对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助燃,是氧气;对反应后的溶液加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是碱.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有气泡产生
 
探究
 
 
氧气
无色酚酞试液(合理即可)
酚酞试液变红(与操作对应)
 
【继续探究】过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另一生成物与石灰水反应得到沉淀,则是碳酸钠.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
【交流与比较】与我们学过的制氧气方法相比,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装置简单,原料易得,反应能在常温下进行;能与水、与CO2反应产生供人呼吸的氧气,故答案为:装置简单,原料易得,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能与水、与CO2反应产生供人呼吸的氧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分)小朋同学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1)小朋对木条组成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
过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木条中一定含有
      元素。
根据实验       
可以推出实验结论。
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
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木条中一定含有
        元素。
(2)小朋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小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木炭熄灭并冷却后,打开铁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认真分析小朋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答一条)。
②如果小朋发现倒吸的水未能达倒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
③小朋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答一条)。
(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⑴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⑵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与迁移】⑴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⑵右图是一种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反应来产生CO2的理由是 
             
(10无锡3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      
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承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I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问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 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 (填>”、“<”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