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 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记录如下:
表1 实验记录
实验 | 糖 | 浓硫酸体积/mL | 水的滴数 | 温度/℃ | 效果得分 |
1 | 蔗糖 | 4 | 5 | 22 | 65 |
2 | 蔗糖 | 5 | 10 | 30 | 81 |
3 | 蔗糖 | 6 | 15 | 50 | 93 |
4 | 冰糖 | 4 | 10 | 50 | 91 |
5 | 冰糖 | 5 | 15 | 22 | 88 |
6 | 冰糖 | a | 5 | 30 | 75 |
7 | 葡萄糖 | 4 | 15 | 30 | 0 |
8 | 葡萄糖 | 5 | 5 | 50 | 0 |
9 | 葡萄糖 | 6 | 10 | 22 | 0 |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2 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 糖 | 浓硫酸体积/mL | 水的滴数 | 温度/℃ | ||||||||
蔗糖 | 冰糖 | 葡萄糖 | 4 | 5 | 6 | 5 | 10 | 15 | 22 | 30 | 50 | |
均值 | 79.7 | 84.7 | 0 | 52.0 | 56.3 | 56.0 | 46.7 | 57.3 | 60.3 | 51.0 | 52.0 | 61.3 |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
(2)实验6中,a为_____mL;
(3)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 g冰糖、5 mL浓硫酸、_____滴水和50 ℃;
(反思与评价)
(4)表2中,22 ℃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
(5)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
【答案】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素和氧元素 6 15 65、88、0 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解析】
(1)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素和氧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硫;
(2)根据表1,当蔗糖、葡萄糖质量相同时,选用的浓硫酸的体积均为4mL,5mL、6mL,所以冰糖选用的浓硫酸的体积应为4mL,5mL、6mL,即a为6mL;
(3)均值越高,效果越好,表2中均值最高时应选择的是5g冰糖,5mL浓硫酸,15滴水和50℃;
(4)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来自于表1实验中的实验1、实验5和实验9,对应的65,88和0三个数据的均值。
(5)实验3和实验4均为50℃,糖的种类不同,从表2看出,蔗糖的效果得分均值小于冰糖: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不同,表2中冰糖比蔗糖的效果好,浓硫酸的体积为6mL比4mL好,水的滴数为15时效果最好,故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是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20℃时,向100g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测得溶解前后温度变化的最大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
物质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硝酸铵 | |||
质量/g | 10 | 15 | 10 | 15 | 10 | 15 |
温度变化/℃ | 22.80 | 33.21 | -0.92 | -1.43 | -6.02 | -8.18 |
(1)如图示能反映氯化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表示钠离子,表示氯离子, 表示水分子)。
(2)写出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且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为寻找一种溶于水后能起到降温作用制成冰袋的物质,选用上表中的__________ (填化学式)降温效果最好。
(4) 20℃时,15g 氢氧化钠溶于100g水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某同学继续向其中加入100g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