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同学们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芳改进了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说明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实验二).
(1)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一个实验,(写出操作及现象)也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实验二给你提供的信息是:                                                     
【实验三】小芳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黄,证明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变色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可以通过                      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
【反思应用】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                             
【拓展延伸】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和镁不反应;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不仅证明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能同时验证酸和金属的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实验三】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交流】借助其他试剂(合理均可);
【反思应用】实验三中稀盐酸过量;
【拓展延伸】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试题分析:【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和镁不反应;
(2)还可以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而酸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设计实验,具体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可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或据氢氧化钠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稀盐酸可与氢氧化铜反应进行设计;
(3)通过实验二现象‘开始时没有气泡,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镁遇到盐酸即可生成氢气,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还能和镁发生反应;
【实验三】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交流】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可以通过借助酚酞、镁等其他试剂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或改变实验装置实现;
【反思应用】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盐酸,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完毕后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拓展延伸】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据碳酸钠与酸可反应生成气体,与可溶性钙盐、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设计实验;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学生对酸和碱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并理解知识才能熟练地利用知识设计实验、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1)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2)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5)写出C的两条化学性质                                  
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猜想l: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猜想2: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
【诒计与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I
   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lOmL
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
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
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
 
用乙醇加热耗时118s;
用汽油加热耗时56s。
 
猜想2        
(填“成立"或
“不成立");
 

   实验l停止加热后,取下蒸发
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
   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
只有极少量炭黑,而用汽油加热
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
 
        
(可仿照上格填写)
 
【分析与讨论】
(1)实验I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序号);
A.水的初始温度必须相同         B.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
C.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    D.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
(2)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炭,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              
(3)目前乙醇汽油中乙醇的添加量约为10%.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结合实验I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
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 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 _____    
[方案二] 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      ,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 _______________ 定律,装置_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 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