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家庭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酿制酱油 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 D.牛奶变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酿制酱油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水沸腾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天然气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牛奶变酸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B。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此牙膏磨擦剂主要由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方案设计:
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评价:小组同学认为该装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将装置C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带孔球泡,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在C装置后增加一个装置。你认为增加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选填D或E),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次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⑤过滤出沉淀,进行适当的处理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过程中,C装置应该在实验步骤________后(填序号)与B装置连接,否则实验结果A(填“偏大”或“偏小”)。B中至少发生___________个反应。
(3)数据分析:同学们分四组准确称取四份样品,每份均为16.00g,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进行实验,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沉淀质量/g | 7.86 | 7.88 | 7.90 | 9.86 |
大家认为第四组同学的数据不正确,造成数据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结束后通入空气的时间不够长,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吸收
B.沉淀过滤后没有洗涤
C.沉淀没有干燥直接称量
(4)实验结论:根据另外三组同学的BaCO3平均质量,计算出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g。由此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反思:实验后,有同学提出用氢氧化钙溶液替代氢氧化钡溶液也可以得到碳酸钙沉淀,称量其质量后即可算出质量分数。大家讨论后认为还是用氢氧化钡溶液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无意中向2mL10%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Ⅰ: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
猜想Ⅱ: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甲组同学针对猜想Ⅰ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浑浊液过滤,取少量滤渣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再滴入2滴酚酞溶液 | _________ | 猜想Ⅰ不成立 |
乙组同学提出在甲组实验基础上,从研究滤液的角度也可以证明氢氧化钙的存在,他们将滤液进行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从而验证了自己的设想。
丙组同学针对猜想Ⅱ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5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
(2)丙组实验证明猜想Ⅱ成立,能否出现浑浊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
【反思评价】你认为氯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