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使用的装置是填编号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的装置是______填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常温时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______;收集装置是填编号______。
【答案】试管 集气瓶 长颈漏斗 水槽 BC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AC或AE或BC或BE ,或 A D
【解析】
(1)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③是长颈漏斗;④是水槽。
故填: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水槽。
实验室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BC;;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装置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利用A装置可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可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AC或AE或BC或BE;,或。
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故填:A;D。
【题目】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液温度(℃)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0.8 | 20.7 |
(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
【题目】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协助老师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小明同学的猜想是:水;小红同学的猜想是:稀硫酸;小玲同学的猜想是:过氧化氢溶液。学习小组同学对标签进行了仔细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小明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活动与探究)
根据以上讨论,小组同学对合理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猜想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
过氧化氢溶液 | a._____。 | b._____。 | 小玲的猜想不成立。 |
稀硫酸 |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盛有 锌粒的试管中,并将一根 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 c._____。 | 小红的猜想成立,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d._____。 |
(探究质疑)
有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猜想除了是硫酸外还有可能是碳酸。碳酸可以通过加热分解的方式进行验证,碳酸分解的方程式为:_____。
(交流反思)
该实验告诉我们,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掌握好化学反应的原理,仪器的选择,以及药品的_____方法,避免标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