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B.
C.
D.
【答案】C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表是 NaOH 和 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 | NaOH | 31 | 91 | 111 | 129 | 313 | 336 |
Ca(OH)2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写一条)。
(2)把 80℃时 NaOH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现有 20℃时 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 CaO 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乙___ 甲(填>、<、=),恢复到 20℃时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乙___甲(填>、<、=)。
(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Ⅰ)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加入过量 Ca(OH)2的目的是_____。
(Ⅱ)滤液 B 中的溶质是_____和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 浓缩、_____、过滤。
【题目】小峰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他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峰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峰准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Ⅱ.小峰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6mL | _____ |
② |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 |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 第二次,量筒2分钟收 集到的气体体积为6mL |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过氧氢酶的作用 |
(3)序号①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猜想1_____(成立或不成立)
(4)序号②实验第一次实验中2分钟生成的氧气体积为_____mL。
(5)序号②实验中第二次实验(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实验结果)
小峰通过实验,认为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存在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