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与分子数之比为 3:lD. 物质X含4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A.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有A2和B2分子,反应后则没有,说明了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置换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 3:l.故C说法正确;
D.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由物质X的微观构成可知,x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则物质X含2种元素。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题目】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液温度(℃)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0.8 | 20.7 |
(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21.6 | 19.2 | 16.2 | 16.2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