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答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解析】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实验过程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 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 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 生成O2的快慢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下: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反应物 | 5%H2O2100 mL | 5%H2O2 | 3%H2O2100 mL |
加入固体 | 0.5 g氯化钠固体 | 0.5 g二氧化锰 | |
收集气体的时间 | 165 s | 46s | 80 s |
(1)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
(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______________。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 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 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 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_______。
(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题目】有A、B、C三种元素,它们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 A | B | C |
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
A. 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AC的化合物
B. 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 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原子, 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 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B2A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