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①浓硫酸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以作为气体干燥剂。
②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③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
(1)上图E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O2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填装置序号),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______端(填“a”或“b”)进人;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_______的冒出时再收集,当_____________时,表明已经集满。
(3)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二氧化碳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检验CO2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验证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______端(填“m”或“n”),验证氨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水槽 B a 连续、均匀 气泡从瓶口往外冒 CaCO3+HClCaCl2+H2O+CO2 CO2 +Ca(OH)2
CaCO3+H2O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A n 将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导管口,试纸变蓝,则已经收集满
【解析】
(1)甲仪器的名称是水槽,故填:水槽。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O2,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B;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a进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再收集,当气泡从瓶口往外冒时,表明已经集满。
故填:B;a;连续、均匀;气泡从瓶口往外冒。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利用的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符号表达式为CO2 +Ca(OH)2
CaCO3+H2O;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故填:CaCO3+HClCaCl2+H2O+CO2;CO2 +Ca(OH)2
CaCO3+H2O;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4)根据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进气口应为n端,验证氨气集满的方法将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导管口,试纸变蓝,则已经收集满。
故填:A;n;将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导管口,试纸变蓝,则已经收集满。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铜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定性探究)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2)写出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定量探究)为了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小红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序号 | 5%过氧化氢溶液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20mL | ||
② | 20mL | 氧化铜0.5g | |
③ | 20mL | 二氧化锰0.5g |
实验前检查图乙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
(4)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
(5)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________(填“大”、“小”、“不确定”)。
(6)要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还可以测量________ 。
【题目】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不燃烧 | 白磷燃烧 |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