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黄铜比纯铜硬度大
B.蜡烛中含有氢、氧元素
C.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B
【解析】
A.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能够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铜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B.使用干冷的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含有氢元素,但该实验不能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
C.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加石灰水,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滴入空气中的石灰水几乎不变浑浊,该实验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不符合题意;
D.一段时间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去了,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题目】如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入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_。
(2)请你另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 | _____ | 盐酸过量 |
_____ | 恰好中和 |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同学们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注: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1)向NaOH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色。
(2)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因为溶液变成了无色,小林说“稀硫酸一定过量了”,小林这么说的理由是___。
(4)为确定小林的说法是否正确,同学们又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H2SO4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稀H2SO4过量 |
上述方案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