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研磨后闻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
D.测定溶液pH
【答案】A
【解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 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题目】(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 C 组归为_________________组(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A 组 | B 组 | C 组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 | 氢气性质的探究 |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 燃烧条件的探究 |
(2)查阅资料得知:反应物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既有上升又有下降的反应,叫做歧化反应。而与之相对应的,含有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只含有该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归中反应。试判断:下列反应中,属于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归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H2S+3H2SO4(浓)=4SO2+4H2O
②3HClO3=HClO4+2ClO2+H2O
③K2S+I2=2KI+S
④
【题目】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剩余固体质量/g | 20 | 20 | 19.6 | 18.8 | 18.6 | 18.4 | 18.4 |
(1)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3)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