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Zn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2 |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1)则乙组装置D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
(2)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_____和______之间再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3)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 Fe2O3+3CO高温2Fe+3CO2 Fe3O4 A B 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应条件对生成物的影响。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测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查阅资料中提供的知识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固体产物为黑色,可能是铁粉、四氧化三铁或二者的混合物。乙组装置D玻璃管中黑色的生成物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说明反应中产生了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高温2Fe+3CO2,甲组装置D玻璃管中黑色的生成物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现象是KSCN溶液就红,说明含有氯化铁,另外还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甲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Fe3O4;
(2)若A处停止加热后,会使玻璃管骤冷,液体沿着导管倒流进A装置,因此需要在A和B之间加一个倒吸装置;
(3)通过对比甲组和乙组实验可知,乙组使用酒精喷灯使氧化铁还原更彻底,因此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实验现象为_____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_。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V/mL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混合溶液温度 T/℃ | 15.2 | 19.6 | 22.0 | 26.0 | 28.2 | 26.7 | 25.7 | 24.7 | 23.7 | 22.9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__。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__。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
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7)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8)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