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验满方法为_____。
(3)制取气体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制备和收集比较纯净的氢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氧气,原理为2H2O22H2O+O2↑.请计算:
①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②若收集0.5L氧气(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1),其质量是_____g。
③制取上述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_____g(精确到0.1g)。
【答案】水槽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当长颈漏斗的下端被水浸没起来后,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Zn+H2SO4=ZnSO4+H2↑ BE或CE 34 0.715 30.4
【解析】
(1)仪器a是水槽;故填:水槽;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时的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3)制取气体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当长颈漏斗的下端被水浸没起来后,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当长颈漏斗的下端被水浸没起来后,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4)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或C来制取,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氢气;故填:;BE或CE;
(5)①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2=34;故填:34;
②0.5L氧气的质量为:0.5L×1.43gL﹣1=0.715g;故填:0.715;
③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52g
制取上述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为:1.52g÷5%=30.4g
故填:30.4。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Zn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2 |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1)则乙组装置D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
(2)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_____和______之间再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3)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题目】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______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溶液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______。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实验三: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欲通过进一步实验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提出假设)①可能是Na2CO3②可能是NaOH
(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则假设①成立,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方案二:请你选用与方案一中不同类别的试剂再设计一个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_ | ______ | 假设①成立,假设②不成立 |
(实验结论)请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