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析出甲物质15g,则℃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有关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甲<乙
C 溶剂的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时,将甲、乙两种物质各8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现象如图2。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
【答案】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大于 80 ABD 乙
【解析】
(1)M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3)t2℃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65g+15g=80g;
(4)将等质量t2℃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有关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甲<乙,因为甲溶液由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各8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乙,因为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80g,不能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烧杯底部会有固体剩余。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锌、铜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于是又继续研究稀硝酸()的性质,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分析 |
(1)用玻璃棒蘸取稀硝酸滴到pH试纸上,与________比较,读出pH。 | pH试纸变红色 | pH=1,稀硝酸显________性 |
(2)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碱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硝酸,振荡。 | 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_______ | 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3)再分别在盛有少量锌粉、铜粉的试管中加入2mL的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 在两支试管的溶液中均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 锌、铜都能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A |
(提出疑问):无色气体A是什么?
(查阅资料)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交流与拓展)通过分析资料,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但对无色气体A及其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南同学认为A不可能是,他的理由是________。
②小宁同学认为A是,却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
(实验结论)经讨论,最终一致认为A是,在试管口遇氧气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