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的分析中,不正确的( )
A.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B.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C. 图Ⅰ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D. 图Ⅱ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C
【解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故A说法正确;
B、因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谁不能倒吸,不能用于该实验,故B说法正确;
C、图I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不是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固体质量/g | 28.0 | 23.2 | 18.4 | 18.4 |
(1)共制得氧气_________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题目】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___________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题目】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 | 28 | 12 | 6 | 4 | 12 | 17 |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