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在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1)不直接加热却能点燃白磷,利用的是铜的_________性。
(2)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
【答案】导热 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先下降后升高
【解析】
(1)不直接加热却能点燃白磷,是因为酒精灯给铜丝加热,热量通过传递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起来,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2)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白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氧气,实验结束时,装置内的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含量;因此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3)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瓶内气压增大,液面下降,完全反应后冷却过程中,氧气被消耗,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升高。故填:先下降后升高。
【题目】小兵和小东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另一种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O;猜想二:可能是CO2。
(设计实验方案)
(1)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后经充分研究,认为此方案不能说明问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他们在互联网上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边的表格。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 有金属铜生成 |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 | 没有______生成 |
C中_________ | 有CO2生成 |
(反思与评价)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2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_______(填序号)的比例。
A 38:3 B 40:3 C 42:3
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
【题目】小明同学发现某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食品保鲜剂”,他很好奇,想和同学们对“食品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食品保鲜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a.食品保鲜剂是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防止食品变质。
b.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能吸收氧气或水蒸气的物质有:①氢氧化钠②生石灰③铁粉④浓硫酸
[初步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可能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打开小纸袋,发现袋内固体为白色,则该保鲜剂的有效成分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袋内白色固体的成分继续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1)取样品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先后的情况。 | 温度升高 | 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 |
(2)取样品放入研钵,与硝酸铵一起研磨。 | __________________ | 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
(3)取样滴加稀盐酸。 | 有气体产生 | 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____,产 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拓展应用]食品保鲜剂除了能够吸收氧气或水蒸气外,还应具备一些要求, 如:____________(写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