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 探究中和反应

1A实验中使用过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B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湿润的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石蕊试纸。将高、矮蜡烛点燃。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3C图所示实验能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现象是__。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将氧气充分耗尽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弱酸(碳酸);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棉球由红色变为无色 节约药品、环保

【解析】

1)实验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完全将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然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的水上升,瓶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因此A实验中使用过量红磷的目的是将氧气充分耗尽,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实验B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塑料瓶中湿润的石蕊试纸变为红色,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塑料瓶中石蕊试纸的变化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弱酸(碳酸),烧杯中的蜡烛燃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实验C探究中和反应,浸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棉球呈红色,酸碱中和反应之后,碱性减弱直至消失,因此酚酞逐渐褪色,现象是棉球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实验都在容器内进行因此优点是节约药品、环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2018唐山路南区二模)兴趣小组用如图12所示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实验中,当燃烧停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液面以上容积的70%。图2实验中,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外,还生成少量淡黄色固体。

(问题与思考)(1)图1实验说明镁条与氮气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

2)图2实验中淡黄色固体除含镁元素外还有什么元素?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②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

(作出猜想)图2实验中淡黄色固体是氮化镁。

(实验一)按图3进行实验,取少量图2实验中淡黄色固体放入B烧杯中,观察到B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气泡产生,A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色。确定淡黄色固体中含有氮元素,理论依据是_____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的白色沉淀分离、洗涤后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确定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写出沉淀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推理)已知氮化镁与水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试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_____

(讨论交流)(1)同学们都知道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图2实验中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请你解释其原因_____

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的试剂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