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 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 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5
D. 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A
【解析】
A、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故正确;
B、t2℃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故错误;
C、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0:120=1:6,故错误;
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若是达不到饱和则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
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 甲酸甲酯 | 甲酸乙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化学式 | C2H4O2 | C3H6O2 | C3H6O2 | X |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实验开始时,先向装置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的是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物质性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____________。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有三种:
a.全部为铁 b.全部为四氧化三铁c._________。
(3)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猜想 _________。
(填“a”“b”或“c”)正确.
(4)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___________。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